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资讯 >> 详情
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忙 目前有超20家公司排队等待聆讯|头条焦点
来源: 信息时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4 00:25:27

近期,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赴港上市。据记者统计,仅6月份就有4家医药企业上市,分别为科迪集团、药师帮、来凯医药、艾迪康。此外,还有不少企业正在排队IPO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正在排队等待港交所聆讯的90家企业中,有21家为生物医药企业,占比达到23.33%。在业内看来,近年来港交所出台各项政策,鼓励医药类企业在港交所上市,促进了港交所成为医药行业的首选融资渠道。


【资料图】

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相继上市

6月28日,药师帮正式登陆港交所,首日上涨5.5%,报收21.1港元,市值133.43亿港元,成为6月份第二家正式登陆港交所的生物医药企业。

记者了解到,药师帮创始人张步镇以技术出身,此前就职于搜房网,从1999年入职后一路升至副总裁。2014年,张步镇选择离职创业,2015年创办了广州药师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药师帮”)。

在发展过程中,药师帮瞄准医院外市场,以县城、乡镇中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及药房等为切入口,因为这些机构数量大、分散且规模相对较小,时常被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大型医药企业忽视,面临着药品供需失衡的状况。

对此,药师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平台,牵线上游药品供应商和下游医药零售终端,让流通环节更顺畅。药师帮根据平台业务中卖家的销售额向其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。2019年,药师帮又开始发展自营业务,自行采购并向下游药店及基层医疗机构销售。
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,药师帮搭建平台,从上游供给端看,优化了上下游的信息差,提高生产效率。此外,丰富了上游销售渠道。从下游需求端看,缩短了流通环节,信息透明化,提高交易效率。

据记者统计,除了药师帮外,6月份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还有来凯医药、艾迪康等。具体来看,来凯医药在6月29日登陆港交所,上市首日大涨20.87%,总市值58.52亿港元。艾迪康在6月30日成功在港交所挂牌,上市首日上涨12.01%,报收13.80港元。

而早在6月12日,科笛集团已成功赴港上市。该企业侧重于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治疗领域,包括局部脂肪堆积管理药物、毛发疾病及护理、皮肤疾病等方面。

超20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候聆讯

记者注意到,近期除了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港交所上市外,还有不少企业正在排队IPO。港交所数据显示,6月27日,英矽智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;喜曼拿医疗已于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拟在港股创业板上市。此外,6月份还有方舟云康、英诺伟医疗、友芝友生物、亿腾医药等企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。整体来看,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。
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正在排队等待港交所聆讯的90家公司中,有21家为生物医药企业,占比达到23.33%。这21家生物医药企业中,有9家企业是首次递交招股书,有7家是二度递交招股书,迈越科技和英诺伟医疗是三度递交招股书,而东软熙康、圆心科技及亿腾医药则是四度递交招股书。从业务细分类别上看,这些赴港上市的生物医药类企业覆盖了医疗器械、生物制药、互联网医疗等多个板块。

生物医药企业为何扎堆赴港IPO?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,生物医药企业喜欢在港交所上市,有以下几个原因:一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更强、投资者更加活跃,能够为医药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和资金注入。二是信息披露要求更高。港交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严格,这有助于医药企业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,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。三是国际化程度更高。港交所是一个国际化的交易所,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参与交易,这为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。四是资本退出渠道更广。港交所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本退出渠道,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加便捷地退出投资,同时也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股权融资机会。

“港股18A”助力创新企业上市

Co 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近年来港交所出台各项政策,鼓励医药类企业在港交所上市,促进了港交所成为医药行业的首选融资渠道,进一步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。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,生物医药类企业上市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,有助于推动科研创新、新药研发和技术进步。同时,上市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获取市场资源和合作伙伴,助力医药类企业品牌化打造,推动医药行业的升级和发展。

据了解,2018年港交所推行“18A”上市规则(即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没有收入、没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),一度被认为是港交所25年来最大的制度性改革之一。一批走在研发前列而尚未实现商业收入的生物医药企业,借助港股“18A”获得了至关重要的资金支持。

今年5月,由弗若斯特沙利文、头豹等机构共同撰写的《2023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共有64家企业通过“18A”规则递表或上市,包括56家已上市企业、8家递表企业。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制药、医疗器械、前沿科技领域,分别有45家、17家、2家企业。

根据港交所规定,通过“18A”上市的药企在满足年收入大于5亿港元、市值大于40亿港元的条件后,可申请移除“B”标志。“摘B”也由此被视为“18A”上市企业成功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,这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、产品研发管线、商业化能力等方面得到市场有力验证。
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、君实生物、复宏汉霖、康希诺、再鼎医药、诺辉健康、康方生物、诺诚健华、3D MEDICINES-B(思路迪)、博安生物等11家生物药企成功“摘B”。其中,市值最大的是百济神州,最新总市值达到1465亿港元。

港股“18A”规则

香港联交所于2018年4月份修订主板上市规则,新增第18A章《生物科技公司》(下称“新规”),允许未有收入、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,同时联交所亦于同年4月30日发布有关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的指引信,该指引比较详细地对“生物科技公司”作出定义,以新规申请上市的公司必须符合该章对生物科技公司的定义。

相关数据

●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共有64家企业通过“18A”规则递表或上市,包括56家已上市企业、8家递表企业。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制药、医疗器械、前沿科技领域,分别有45家、17家、2家企业。

●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已上市的56家“18A”公司,累计募集资金总额超过千亿港元,累计发行总市值超过7000亿港元。平均募集资金约19亿港元,募集资金最多是百济神州,约70.85亿港元。

●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,自2018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,生物精选指数录得累计收益率33.7%,生物综合指数录得累计收益率12.8%,同期恒生指数为下跌,累计跌幅为23.5%。

标签: